1、企业欺骗用户在法律上有哪些责任
企业欺骗用户在法律上的责任具体包含:
1.当企业发布不真实广告,对商品或服务水平进行不真实宣传,从而欺骗和误导买家时,这种行为违反了《商品水平法》和《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商品水平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在广告中不真实宣传商品水平的企业,将根据《广告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与推荐不真实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的法律责任。
2.不只广告主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明知或应知广告不真实的经营者、发布者同样需承担连带责任,若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没办法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字和地址,则需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2、欺诈行为的加倍赔偿规定
对于企业的欺诈行为,法律还规定了加倍赔偿规范。
《买家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根据买家的需要增加赔偿其遭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买家购买产品的价款或者同意服务成本的一倍。
法律快车提醒你,这一规范旨在充分弥补买家的损失,并对经营者进行惩戒。惩罚性赔偿金不只具备补偿功能,更体现了对欺诈行为的严厉打击。
3、怎么样认定欺诈行为及维权
要认定欺诈行为,重点在于判断经营者是不是使用了捏造不真实状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状况等方法欺骗、误导买家,并致使买家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
这种行为是民事法律范畴内的欺诈行为,与刑法上的诈骗罪有所不同,但同样具备违法性。
1.买家在面临欺诈行为时,应提升警惕,维持理性判断,不被企业的不真实信息所迷惑,一旦发现自己遭到欺诈,应第一时间与企业协商,寻求解决方法。
2.若协商无果,买家可以运使用方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权益,如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3.在维权过程中,买家应保留好有关证据,如购买凭证、不真实宣传资料等,以便在必要时证明我们的权益遭到侵害。
4.买家也应加大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分辨真假的能力,防止陷入企业的欺诈陷阱。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应多知道、多比较,选择信誉好的企业和品牌,从而减少被骗的风险。